6月1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典礼上,学校专门设置了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该校2023届本科毕业生王若妍将本科期间所获得的全部奖学金捐给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学基金”(以下简称“研学基金”),加上她父母配捐的资金,共计10万元,用以资助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和学校定点帮扶地区的乡村孩子到武汉研学。
(相关资料图)
6门课程满分、75门课程满绩,13项国家级、17项省级和46项校级荣誉,以专业与综合成绩第一名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连续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21年成为当时全校唯一荣获学校最高奖学金“文澜奖学金”的大三学生,2023年荣获人民网奖学金……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电影学专业的王若妍大学期间的成绩。
其实,早在2020年,王若妍第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时,就萌生了把奖金捐出去的想法。
“获得国家奖学金于我而言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但奖金对我来说没有吸引力,我希望它能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于是她就想在毕业前找到合适时机把获得的奖学金一并捐出。
今年年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生、研支团成员苏正民向学校提出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学基金”的想法,用于长期支持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和定点帮扶地区的孩子来武汉研学,也为有意向捐赠的校友和社会好心人士搭建献爱心的平台。5月初,苏正民带领大凉山的孩子们来武汉研学,途中与学校团委、教育发展基金会经过反复论证、协商,设立“研学基金”。
王若妍关注到苏正民带领大凉山孩子来武汉研学的报道,深受触动。她主动联系苏正民,提出把自己在校期间所荣获的4.9万元奖学金全部捐给他和大凉山的孩子,作为以后来武汉开展研学的资金。
苏正民建议王若妍把这些奖学金捐到学校的“研学基金”,这样不仅可以作为该基金的启动资金,还可以覆盖到更多西部地区的乡村孩子。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王若妍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父亲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赞同女儿的想法,还表示要配捐5.1万元,和她一起“凑个整”。经过详细了解相关程序,王若妍和父母将10万元捐款捐到学校的“研学基金”,成为该基金捐赠“第一人”。
“我想成为一个爱的传递者,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研学基金’的捐赠队伍中来。”王若妍说。
王若妍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从小父母就教育她,要认识并成为自己,鼓励她趁着年轻多尝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她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经历过3次大型手术,这让他常怀悲悯感恩之心。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的父亲每年都会参与无偿献血,即使在刚参加工作、收入微薄时也一直参加资助活动。“在父亲眼中,他最看中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国家和社会福祉是否有价值。”这种价值观深深地影响了王若妍。
从小学起,王若妍就开始做些义卖的志愿服务。中学时,她参加慈善义演,将收入捐赠给乡村小学建图书馆,这也让她感受到自己的才艺和体力可以转化成帮助他人的实际力量。进入大学后,王若妍仍继续做志愿服务,累计参加4次无偿献血,4次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开展返乡志愿服务,4次主持社会实践,年度志愿时数超200小时……她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乡村振兴助力。
这个暑假,王若妍将和同学们组队一起去学校定点帮扶点盐津县支教,利用专业优势和美育特长,为教育乡村振兴做点实事。她表示,到人大读研后,她和父母还将持续关注并支持“研学基金”的发展,也向苏师兄以及身边所有有爱心的人一样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接力将爱心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卓张鹏)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